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创  
合肥爱尔眼科医院小儿眼科主任讲解:青少年如何进行近视治疗
2022-03-16 20:47:26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湖北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陈应松最新长篇小说《天露湾》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陈应松写第一故乡荆州市公安县的书。过去大家所熟悉的陈应松,是以写他的第二故乡神农架在文坛立足的。陈应松的神农架系列小说有他独特的风格,充满神秘、神奇和魔幻。而这一部不一样,他说,“这本书的确是我所有写作的一个另类,一个异数。是以纯粹的、不走样的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陈应松推出最新长篇小说,《天露湾》是我所有写作中的一个另类

陈应松

3月16日,陈应松受长江文艺出版社之邀,接受全国媒体群访。

小说灵感来自家乡——“江南葡萄第一县”荆州市公安县

记者:你在《天露湾》这本书的《后记》中说,这本书是你书写故乡的一次尝试。小说灵感是怎么来的?写这本书想要传达什么?

陈应松:这部小说的灵感来自家乡,也来自生活,所以我首先要感谢家乡和生活,特别是农村生活。因为我的故乡,湖北荆州市公安县,是被国家授予的江南葡萄第一县,有十多万亩葡萄,五六十个品种。公安过去没有种葡萄的历史,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有几个农民尝试种葡萄,打破了“长江以南不适合种葡萄”的断言,改写了教科书,成为一个田野和土地的奇迹与神话,让我很有触动和感觉。每当夏天,田野上果实累累,万紫千红,葡萄大棚一望无边,很令人着迷和感动。

我也开始思考农民对今天这个时代究竟意味着什么?过去说农民是愚昧落后的,但在我的家乡,葡萄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农业产业,恰恰说明现今的农民在这个时代不仅不愚昧落后,而且比我们想象的更加聪明和先进。时代就是这样,以我们完全没有料到的速度在进步着。

陈应松推出最新长篇小说,《天露湾》是我所有写作中的一个另类

“这本书的确是我所有写作的一个另类,一个异数”

记者:从《天露湾》来看,这部小说中的乡村,和你过去所写的乡村有很大的不同。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

陈应松:这本书的确是我所有写作的一个另类,一个异数。

我过去一是写神农架系列小说在文坛立足的。二是我过去的小说比较沉重,或多或少带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特点。三是我过去的小说以神秘神奇和魔幻为读者所熟悉。但《天露湾》这部小说,是我对家乡的农民怀着崇敬和感激的心情所写,没有那些神秘魔幻,是以纯粹的、不走样的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四是,我过去写的多是高寒山区的贫困生活,现在我写的是富庶的平原水乡生活,小说的色彩和调子都与过去完全不同。五是,我过去从没有写过这种时间跨度三四十年的小说,这需要一定的掌控技巧。六是,这是一个真正正面书写农民形象和农村改革的小说。七是,在写作上完全口语化、生活化、地域化,力戒知识分子腔和小说翻译腔。八是,着力刻画人物,这部小说中有几十个人物,我争取都让他们各有性格,栩栩如生。

“这些农民让我刮目相看,他们甚至能把葡萄盘成艺术”

记者:你在田野调查或素材准备过程中,有何印象深刻的故事或感触?

陈应松:葡萄本身它只是一种浆果,是一种时鲜水果,但对江南来说,它的种植栽培就蕴含着独特的意义和内涵。因为葡萄不是这个地方自古出产的物品,可以说是一种外来物品,它的引进、种植、加工、产出都有着时代所赋予它的特殊意义和内涵。

我是一个比较喜欢在田野当中、到生活当中行走的人。我曾经说过,人是一株行走的植物。要说我印象最深的故事,就是这些农民让我们刮目相看肃然起敬。

葡萄种植中包含了许多农业高科技,但我们的农民掌握了。中国的农民,已经不再是农耕时代的人,他们亲手结束了农耕时代,开启了农业现代的大门。比方说有的葡农把葡萄当作一种田野艺术来经营,葡萄的枝条非常漂亮,像艺术品一样。树型、穗型、果型几乎一模一样,像一个模子里出来的,令人惊叹。他们说,农业就是大地的艺术,种地能种到这样的境地,可见湖北江汉平原的农民们是多么令人敬佩。

陈应松推出最新长篇小说,《天露湾》是我所有写作中的一个另类

作家内心的写作动力,是生命中的感动

记者:《天露湾》可谓“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的自觉呼应。你在创作过程中,是如何处理主题出版与文学创作二者的关系呢?

陈应松:主题出版,可能会给某部作品加上一些标签和符号,是出版的一种策略和手段,但对于作家来说,还是老老实实地按照创作规律去写作,不要被所谓的主题出版所局限,所束缚。写作不能先入为主,主题先行,不能思想大于形象,不能喊口号,不能扎堆,起哄。不能为了完成某种主题出版,去迎合、虚构、图解、编造、夸大某种主题。出版方有他们的要求与任务,有时需要突出某种写作、某种题材的重要性和时效性,但是作家永远是在生活中,在真实的感动中。如果你撞上了某种主题出版,只能证明你撞上了,而不是命题作文,应景之作。作家内心的写作动力是生命中的感动。

大时间跨度的写作,绝不可与历史的逻辑逆向而行

记者:你现在的创作状态是怎样的?听你以前讲过,以前有一段时间是在神农架山里写作?

陈应松:是的,我主要是在神农架山里面居住和写作。因为空气特别好,特别清新、安静。《天露湾》是我的第一家乡的题材。神农架是我的第二故乡。第一故乡和第二故乡的作品我会交替写作,我现在觉得自己的写作状态非常好,在我完成了《森林沉默》之后,另外一部关于神农架的长篇小说,也已经开始动笔了。

记者:这部长篇小说时间跨度比较久,你是如何把握跨越40年主人公的命运转变?

陈应松:在一定的跨度上,特别是在几十年的跨度上怎么去写的问题,其实这就是要有一种把控技巧。要根据历史的脉络去书写,你要写你的主人公,他必须有自己的命运轨迹,或者说命运逻辑。如果要写这样一个人物,你要把它设计好,但是绝不可与历史的逻辑逆向而行,这是不行的,因为时代永远是在进步的。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