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创  
家庭医生口腔:牙齿矫正,让万千爱美人士自信笑
2021-07-23 11:44:08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你知道植物也会濒危吗?一株毫不起眼的水草濒危后,对生态会产生怎样的影响?22日,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水生植物学者杨星宇,开讲了第二季自然通识课第四课《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极危)——粗梗水蕨在武汉》,目前,武汉学者已经在东湖落雁景区为粗梗水蕨建起首个迁地保护试验点。

 
杨星宇老师展示人工培育粗梗水蕨幼苗。
 
这种很有梗的水草竟是濒危植物
 
学者已成功实现人工繁育
 
东湖以东,落雁景区临湖的一小片水域里,丛丛睡莲如油画,走近再看,依稀可见叶片呈“鹿角状”的植物,它正是粗梗水蕨。
 
粗梗水蕨实如其名,成株的茎比水蕨粗了许多。杨星宇说,它的成年植株生长并不需要十分严苛的条件,对水体的适应能力较强,常浮生于沼泽、河沟和水塘里,甚至能跟以“泛滥成灾”著名的水葫芦共生,在中国分布于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
 
但就是这样一种看似不挑不拣好养活的水生植物,在1999年已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013年国家环保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粗梗水蕨被认定为极危物种。杨星宇介绍,粗梗水蕨的野外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可能主要是水体污染、过度养殖、过度围垦、生境退化等原因。
 
去年8月,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在本土开展湿地生态恢复和植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大规模成片生长的粗梗水蕨。其后一年,专家团队将采集来的野外种群及水体样本进行研究,开展了人工繁育,并在东湖落雁景区建立了武汉首个粗梗水蕨迁地保护研究试验区,投放人工培育的幼苗眼下长势喜人。
 
在试验区现场,杨星宇带领孩子们辨认粗梗水蕨,讲解它的生长习性。11岁的潘佳玉是第一次见到粗梗水蕨,“我一直以为濒危是在全世界很难发现或者是只有一两个的物种,没想到这种看起来很普通的水草也是濒危植物。而且濒危植物相较于濒危动物而言,可能没那么可爱,没那么引人注目,但听老师讲过之后,发现它也是生态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孩子们观察粗梗水蕨。
 
具有一定食用及药用价值
 
但贸然采食不仅危险还违法
 
如果粗梗水蕨彻底从江湖里消失,会怎么样?杨星宇说,或许表面上没有太大影响,人类看起来依旧可以生存得很好,但植物作为生态链的基础物种,一旦一种植物濒危或消失,可能会有一系列难以察觉的连锁反应,影响到整个生态链。
 
他还向小朋友们强调,保护物种并不是只保护那些濒危了的,而是每一个物种都值得保护,粗梗水蕨曾经也极为常见,但一不小心也成了濒危,“如果因为环境或人为影响导致一个物种的野外种群不断减少甚至消失,是非常危险的”。
 
武汉正在积极创建国际湿地城市,粗梗水蕨在野外大规模成片生长,是武汉湿地生境保护向好的一个信号,但这并不意味着对粗梗水蕨的保护就此结束了。杨星宇说,作为浮水植物,粗梗水蕨的踪迹“飘忽不定”,“之前在野外发现的地方,可能第二年不一定会有,对于粗梗水蕨的原地保护目前还需进一步研究”。
 
试验区里这些人工繁育的粗梗水蕨,能否在这片水域越冬以及完成野外繁殖,还需时间给予答案。
 
“一切才刚起步。”杨星宇说,对于极危物种,实现人工繁育可能是避免灭绝的有效手段和最后屏障,但不能仅仅依靠人工繁育拯救某个物种,还应该保护其野外生存环境,除了技术、资金,公众和社会的认知也很关键,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粗梗水蕨还具有一定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但杨星宇强调,它有一定毒性,贸然食用有风险,且已经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食用野生粗梗水蕨属违法行为,“只有做好研究保护之后,实现了稳定化、规模化的人工培养,才能对粗梗水蕨进行后续的食用及药用开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