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取自英文“Goods”(商品)的音译,一般指漫画、动漫、游戏等IP为原型制作的周边商品,包括“吧唧”(徽章)、立牌、钥匙扣、镭射票等。与“谷子”对应,购买这些商品的行为被称为“吃谷”,由此形成“谷圈”。近日A股市场“谷子经济”相关概念股异军突起,多家券商投行也纷纷将目光投射至“谷子经济”并发布研报,引发人们对这个新兴千亿级市场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二次元文化的深入和粉丝经济的崛起,“谷子”在线上线下受到不少年轻人追捧,因个别限量版产品价格惊人,也被戏称为“塑料黄金”。“谷圈”持续走热的同时,一些乱象随之滋生。
“谷子”热度攀升受追捧
近日,在广西南宁市朝阳广场一处商圈,许多招牌上带有“吃谷”“集谷”“谷屋”等字眼的店铺里,生意十分火爆,有的店铺更是排起长龙。店铺货架上,随处可见动漫、游戏等周边产品。
记者走访发现,这些产品体积小、重量轻、材质不算昂贵,比如铁片制成的“吧唧”、亚克力板制成的立牌、硬卡纸制成的色纸等,而初高中生是这些“谷店”的消费主力。
“对我们来说,‘谷子’不仅仅是商品,还代表对某个作品的热爱和对某个角色的支持。”正在挑选产品的小周告诉记者,自己今年15岁,班上很多同学都会在周末来“谷店”逛一逛。
除了线下火热,线上对“谷子”的讨论也在持续。在抖音平台,“谷子”相关话题播放量已超100亿人次;在小红书平台,“谷子”相关话题浏览量已超20亿人次。微博平台也成为年轻二次元人群聚集的最大社区之一。
根据数据机构QuestMobile发布的《年轻人群生活偏好及购买行为研究报告》,全网二次元及游戏用户规模已达5亿,占据全网四成比例,其主力军为“90后”“00后”人群。
在这个小众的圈子里,隐藏着巨大的消费密码。在线下,“谷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线上,大量“卖谷”直播间入驻电商平台,同样蓬勃发展的还有二手交易和私域拼团“买谷”生意。
来自上海的大学生余嘉轩是一名二次元资深爱好者,他告诉记者,为保证正版,他更倾向于在官方渠道购买,但很多时候一些限量版或地区限定的“谷子”只能通过代购或二手市场才能获得。
同时,由于“谷子”多为海外原版或工厂定制,为平摊运输成本和降低定制价格,很多人选择拼团“吃谷”,交易一般发生在微信、QQ等私域,而且大多采取预售制,等待周期漫长。
“我现在手头就有十几个‘买谷’群。”小余说,他们先在社交平台搜索对应“谷子”的推车(团员宣传)信息,再联系对方加入QQ群等,登记参团信息后使用拼谷小程序下单。
记者在多个“买谷”群内看到,不少成员会在“买谷”之余分享生活、交流课业等。初二女生小吴说,在学校里,一些学生会把零食、文具等卖了换现金“买谷”。“‘谷子’能带来满足感,上课时,同学还会凑过来看我的‘谷子’,开启聊天话题。”小吴说。
热衷“买谷”的年轻人,也热爱在社交媒体上发帖“晒谷”。在社交平台上,“吃谷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