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品牌  
凯里市推进人口较少民族特色村寨发展观察
2020-01-19 14:50:03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  分享:

无资金、无技术、无产业……是曾经制约贵州凯里市仫佬族特色村寨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最近10年,凯里市探索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特色村寨发展新路子,通过整合国家人口较少民族专项扶贫资金3.85亿元,对当地23个仫佬族村寨实施整村推进,增强这些村寨的“造血”功能,打赢仫佬族群众脱贫“翻身仗”。

2018年,凯里市人口较少民族村寨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达1.2万元,实现“整体脱贫”。2019年,最后一个贫困村都兰村也精彩出列。

强基建补短板提升幸福感

1月13日,深冬的大风洞镇下寨村,雨雾蒙蒙,山高路弯,路上行人稀少,显得冷清。

车辆穿过仫佬族寨门,只见水泥公路两旁的太阳能灯杆向后延伸,别致原始的仫佬木房,仫佬族文化广场和风雨长廊,掩映在山林之中,尽显传统的底蕴和秀美,也融入现代园林的设计风格。

罗志俊的家在山下,以前煮饭用的煤,全靠人力肩挑背驮,一个单程就需要半小时。九十年代初,村里修通一条毛坯公路。2000年后,又对毛坯公路进行了硬化,实现了组组通,小轿车直接开到家门口。如今,家家户户还用上了自来水和沼气,高档电器也成为家庭生活的“标配”。

大风洞镇下寨村支部书记罗志文说:“下寨村是凯里市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村寨带来的可喜变化。”

仫佬族是中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凯里市仅9958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47%,主要分布在大风洞、炉山、下司和碧波4个镇的23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寨,2011年被列为国家人口较少民族扶持发展项目。

凯里市以此项目为“敲门砖”,整合扶持发展资金,以项目实施推动农村水、电、路、房、寨、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实施脱贫攻坚“十个一”工程,全面实施整村推进,重点打造人口较少民族小康示范村。

目前,凯里市对23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行政村,共投入专项扶贫资金3.85亿元,其中,国家人口较少民族扶持发展资金9791万元。仫佬族村寨的基础设施,生产生活环境日臻完善,农民幸福指数满满。

数据显示,凯里市23个仫佬族聚居村全面实现“组组通”公路,新建和维修农田水利工程,建成村文化活动室、仫佬族文化长廊、民族体育文化活动场所、仫佬族文化陈列馆,踩歌堂、特色寨门,改造特色民居等,实现村村有农家书屋、卫生室、学前教育。

练本领学技术走上致富路

“打工不用往外走,挣钱就在家门口。”春节临近,凯里市大风洞镇老君寨村仫佬族妇女王焕秀正在家中赶做刺绣订单。

王焕秀说,接到的订单大,赶时间也难做完,每月能有收入1500元至3000元。

去年,王焕秀到凯里市原第一职校,参加“双培”行动计划第十一期苗族刺绣培训学习,从布料的选定、丝线的颜色搭配、产品图案构思、绣法技巧等技艺入手,穿针走线,构图描图,上色增彩,刺绣技艺精益求精。

王焕秀告诉笔者,她以学到的刺绣技艺,挖掘和传承仫佬族的文化,参照仫佬族的图腾图案和样式,把仫佬族的刺绣技艺找回来,让我们仫佬族妇女在家就业,实现增收脱贫。

如何让更多的仫佬族群众掌握一技之长?

2018年,贵州省“双培”行动计划正式启动后,凯里市经调查,主要集中在汉语言障碍、缺少劳动力、缺乏就业技能等不同群体。

两年来,凯里市投入“双培”专项资金660万元,对少数民族地区有存在汉语言障碍和有需求农业适用技术,以及技能的少数民族群众进行培训。经“移民夜校”培训电工、育婴、家政、化妆、烹饪等参与贫困户达到80%以上,并推荐就业。

目前,开展助推脱贫攻坚“双培”行动计划培训197期,总人数达2.1万人,其中,汉语言培训4768人,实用技能培训1.6余人,培训就业率达70%以上。

重扶持产业旺村民奔小康

“我们合作社养猪场第三次分红!”当日,凯里市都蓬村思风顺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飞有底气地说,2019年脱贫的每户贫困户有3000元。

大风洞镇都蓬村地处凯里市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448户1867人,是比较典型的农业村。

该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现有会员55户,其中,贫困户49户167人。

当年,合作社自筹资金20万元,贫困户以“一户1000元”创业启动资金入股,整合凯里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等专项扶贫资金,共140多万元,建成生态养猪基地,猪舍两个,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年存栏肥猪2000头,猪粪经技术处理后成为有机肥,用于平良贡米和无公害蔬菜种植发展。目前,已出售肥猪2700头,销售额600余万元,共分红15.67万元。

都蓬村将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深度融合,通过规模发展种养殖业,发展特色产业,让村民在“一村一品”的产业化中实现了脱贫致富的目标。

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凯里市着重扶持仫佬族产业发展,因地制宜扶贫开发林下鸡、生猪养殖、水产养殖、蔬菜和食用菌五大产业。

目前,凯里市23个仫佬族村寨实施促进经济发展产业项目37个,整合其他部门项目扶贫资金,共1.5亿元,群众自筹资金1050万元,重点打造大风洞镇云峰、下司镇马场等村寨产业精品示范点,基体完成万亩晚熟葡萄产业、富锌米、无公害蔬菜、中药材、现代烤烟和草莓六大产业园,总面积约3.1万亩,使有限资金发挥着“聚合”效应。

2018年经省人民政府验收,凯里市23个人口较少民族村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7186.31元增加到2018年的1.2万元。各项监测指标基本达到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率先实现小康的评估体系,基本实现“五通十有”“一减少二达到三提升”的发展目标。(黄普鹏 杨仁海)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