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民俗  
西方为何研究中国近代文化?中国近代文化排斥西方的原因是什么
2021-12-01 10:23:35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鸦片战争将中国历史分为近现代史和古代史,1840年后到民国都被视作近代。中国在近代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衰败和后退,但在这动荡的时刻仍然有不少外国学者倾心于研究中华文化。近代中国是屈辱史,也是中华民族的辛酸史,这段时间我们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新思潮碰撞紧密,二者有极为丰富的结合。

 
鸦片战争至于中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当时人们看来,最大的影响莫过于迫使清政府打开国门。对于后世子孙来说,最大的影响就是中国平白无故遭受近百年的屈辱。专注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蒋廷黼先生在1938年写下了《中国近代史大纲》,这本著作在总述当中,蒋廷黼先生写道,近百年间中华民族所面临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是否能完成近代化?是否能完成现代化?是否能赶上西方世界?诚然,中国在近代可谓贫穷落后,沉睡的雄狮只是一个美誉,东亚病夫虽不雅观,但确实是最准确的形容。
 
一、为何研究中国近代文化?
 
1、近代文化不能脱离近代史
 
研究中国近代文化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中国近代史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学习中国近代文化会有怎样的影响?这个问题不仅关乎我们国人,也关乎国外学者,自从大清王朝打开国门伊始,对于中国近代文化的研究就一直络绎不绝,西方学者也是如此。一直以来我们都有一个疑问,既然近代中国贫病不堪,国力衰弱,为什么西方学界还有研究中国文化现象的存在呢?
 
近代历史及其文化对于我们国人来说可以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同先进国家的差距,无论过去我们有多辉煌5000年的历史有多长久,但进入近现代中国一直是一个追赶者的身份,清朝的灭亡可以称得上是天国的崩溃,中国士大夫阶层已和汉族仁人志士在危机面前的觉醒是黑暗中的那一点点光芒。可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没有彻底解决中国近代所遗留的问题。
 
2、中国近代排斥心理作祟,西方探寻缘由
 
西方对我们更多的是一种探寻的态度,一开始的传教士到后来的八国联军以及辛亥革命后的各种租界都是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次冲击,那段时间的中国一直是一个被人诉说的状态。西方学者或者西方学界,绝对不仅仅只是想成为一个探寻者或者说发现者,他们想做的是把西方文化或者说西方精神内核彻底嵌入在中华民族的骨子里。
 
当时我们对于西方各国人士的名称是洋鬼子这个名称有一定的侮辱性,也体现出我们对于西方世界的排斥。可越是排斥,越能让西方学者觉得中国文化处于弱势,或者说中国人心理里是不自信的。中国文化是比较内敛且含蓄的,不会像西方那么张扬,这种价值观的区别,让西方学者对中国文化充满了好奇,现在被认为普遍具有西方价值观的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等理念,其实在中国文化古籍当中早有涉及。
 
之所以多数人将其认为是西方普世价值,是由于对自身文化的不自信,以及在近代时期西方各国的坚船利炮。文化从来不是独立于力量存在的,个体文化想要入侵,必须依靠力量的进入,“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只是安慰大众的标语罢了。这句话的真正意含义是,只有这个民族拥有能够称霸世界的力量,那么它的文化它的价值才会是世界的。
 
3、坚船利炮摧不毁中国文化
 
西方国家和西方学者一开始也有类似的想法,他们认为清王朝只不过是一副躯壳罢了,在坚船利炮的威胁下很快就会交枪投降,可事实上中华民族非但没有就此衰败,反而在近百年的斗争过程当中取得胜利。多年战乱并未让中华民族丢失文化丢失传统,这让西方学者震惊不已,于是研究中国近代文化便成为西方学界最热衷的话题之一。
 
二、文化转型困扰中华:世界化成必然
 
1、新文化运动推动转型
 
在中国近代史进程上,对于文化影响最深远的运动莫过于新文化运动近代中国面临着文化转型的问题,如何从传统儒家文化转到现代文化是一个复杂且曲折的过程,在新文化运动中诸如梁启超等仁人志士肩负起了时代使命,他们一边要保留深厚的文化传统,另一边要力求让近代中国尽快适应新的时代环境。
 
在这过渡的过程中免不了存在诸多问题与困惑,其中最重要的问题莫过于,究竟是全盘西化还是走独特的道路。我们都知道一个文化必须一脉相承,如果中间断档,那么这个文化将会被取而代之,现如今我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极大丰富,这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保留有莫大关系。当时研究中国文化的西方学者,基本都是以欧洲历史为出发点,欧洲文化经历过文化复兴阶段,在此之后欧洲文化逐渐变得越来越开放,也越来越推崇所谓的资本主义价值观。
 
欧洲人的观点是,所有人必须都遵循他们的意志,文化也是如此,想要成为近现代国家,在文化领域就必须和西方接轨,而像中国这样一直避免全盘西化的国家是极为少见的。
 
2、文化世界化才是目的
 
中国一直想做到的是世界化,并不想让中华文化不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也不想让西方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基石,世界画只适合儿不同的体现之一,中国更看重的是一种文化开放心态,这种心态是西方各国所缺乏的,也是他们不可能具备的。
 
3、西方敬畏态度,中华文化一脉相承不可被毁
 
说到底西方学者对中国文化更多的是一种敬畏的态度,他们在中国文化中发现了中华民族得以一脉相承的原因,也能从中探求到文化传承的秘密。西方学界也面临文化发展的问题,他们面临的是传统和现代的差距,这个问题在中国,在欧洲,在美洲都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诸多学者都沉迷其中。西方各国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暂时性忽略,在近代追求享乐,追求快感,追求侵略成为西方各国的主流,在文化领域他们并没有太大的创新,反而想要毁掉许多国家的文化。
 
三、文化文明密不可分,思想思潮推动文化研究
 
1、中华文化注重精神文明
 
而在中国,即便是近代时期,也更注重每个人的精神生活,中国文化认为如果把人类的物质生活看的比精神生活更为重要,那么就不能成为完整的人。当然,这也是中国在近代被欺凌的原因之一,不注重科技文化,只注重精神文化显然无法应对坚船利炮。在近代时期,这种观点有了一定改变,可是无论怎样变革中华文化之精神地位,无可争议的要高于任何物质,不少学者都十分清醒的表示,中国文明就是精神文明,中国文化就是精神文化,西方的文明只能是物质文明,他们的文化并不足以成为一种文明。
 
2、中国学者研究带动西方学界
 
中国近代学者对于思想文化史研究蔚然成风,也是影响西方学界对中华文化研究的主要因素。研究中国近代文化的学者更注重的是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研究,那些以中国近代文化为名的著作,也更多的注重思想思潮。尤其是在从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的20多年内,中国人民的思想发生了巨变,思想浪潮也最为澎湃。
 
早期吴剑杰先生所著的《中国近代思潮及其演进》中就认为,中国近代思想史是存在发展规律的,思想潮流不应该以某个人为主体,而应该以社会作为主体。吴雁男先生主编的《清末社会思潮》也有类似的看法。这种对于思想浪潮变化的解释也和西方大相径庭,在西方思想文化中,个人主义是凌驾于集体之上的,这也是为什么西方电影往往会有个人英雄主义的体现,而中国影视剧更多表现的是整个团队整个社会的力量。
 
3、中华文化激起西方学者好奇
 
这种思想的差异更激起了西方学者对中华文化的兴趣。这些学者很想搞清楚西方文化,传统文化和中国文化以及社会意识对社会思潮的影响。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西方学界也发现了中国的这一惊天巨变,他们很好奇这段时间中国文化究竟有何不同,能让众多学者倾心于此。同时他们也想探究,为何所有统治者都特别相信人民的力量,尤其是在近代史进程中,为什么依靠人民相信人民的政党才能取得了最终胜利。
 
结语:
 
中国近代文化是一个过渡时期,它连接了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在那个动荡的时期,文化派别以及各类思潮层出不穷,可谓是百花齐放,西方学界对他的推崇也是西方社会开始正视中华文化的体现,未来我们要更加注重对自身文化的发掘,不能在文化研究领域也慢人一步。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