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创  
一腔热血洒高原 | 《中国精神》系列展览——孔繁森精神
2022-03-17 14:42:15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孔繁森,1944年出生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五里墩村。17岁参军,在部队连年被评为“五好战士”,1966年孔繁森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他从部队复员后,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赴藏工作,担任日喀则地区岗巴县委副书记,为期三年,这是他第一次入藏。1988年,孔繁森二次入藏,赴藏工作期满后服从党的决定,留任西藏,主政阿里。1994年的11月29日,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边贸的途中,因车祸不幸殉职,时年50岁。孔繁森两次进藏一次延期,奋斗十年,把初心定格在为人民奔波的征程上,在党和人民最需要他的关键时刻,他做出了舍小家为大家、以身许国的选择。

孔繁森被誉为“九十年代的雷锋、新时期的焦裕禄”。他说,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 。正是有了对人民的爱,孔繁森才会以苦为乐,扎根高原,奉献高原。他的高尚品德和无私情怀诠释了“赤诚、担当、大爱、无我”的孔繁森精神。

 

01

 

忠诚担当

忠诚、干净、担当是新时代共产党人应当具备的政治品格。忠诚是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落实到每一次选择、每一次坚守中的勇气和担当。孔繁森曾做出的重大选择,尽显他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1979年,时任中共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响应国家号召,第一次赴藏工作,前往海拔4700多米的岗巴县担任县委副书记。图为孔繁森出生地山东聊城堂邑镇五里墩村。

面对党和人民的需要,面对组织的号召,孔繁森毅然承担起了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使命,做出了必然的抉择,服从大局,把对家人的爱升华为对国家、民族、人民的大爱与对党的绝对忠诚。图为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赴藏前的留影。

1988年,山东省再次选派进藏干部,组织上决定让他带队第二次赴藏工作。孔繁森把九旬老母和3个未成年的孩子托付给身体虚弱的妻子,毅然表示:“我是党的干部,服从组织安排!”

02

 

大爱无我

孔繁森第一次援藏时,父亲70岁,母亲78岁,妻子体弱多病,孩子尚处幼年,户口都在农村,家庭困难重重。图为第一次援藏时,孔繁森和老母亲在一起的留影。

1992年,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强烈地震,孔繁森在羊日岗乡的地震废墟上,领养了3名藏族孤儿——12岁的曲尼、7岁的曲印和5岁的贡桑。收养孤儿后,孔繁森生活更加拮据,为此他曾3次以“洛珠”的名义献血900毫升,900毫升的鲜血蕴含着孔繁森对藏族孤儿深深的爱。图为在西藏工作期间,孔繁森(左)在辅导藏族儿童读书。

孔繁森同志的三次献血登记表

03

 

拼搏奋斗

孔繁森始终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高度重视来自基层的第一手资料,“能跑”是他的最大特点。他坚持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作风,让每一个点子、每一条思路,都接地气、符实情、合民意,符合客观规律,他发扬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扎实作风,用真情打动群众,用真心换取民心,用实干作出成绩,无论在内地,还是在高原,都留下了他为人民服务的深深足迹。图为孔繁森与藏区群众一起。

1988年12月孔繁森第二次援藏,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等工作。孔繁森到任后仅用4个月的时间,跑遍了全市8个县区的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村办小学,召开座谈会数十次,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教育事业的新措施。图为孔繁森同藏区孩子们在一起。

04

 

廉洁奉献

1991年已任行署副专员、远在西藏的孔繁森一再叮嘱家属不要给组织添麻烦,他将新分到的专员住宅楼让给住房困难的同志,自己一家人仍住在简陋的平房里,并婉言谢绝单位为他装修旧房子的安排。图为孔繁森在聊城行署的院落。

1993 年 9 月,孔繁森因患直肠纤维瘤到西藏军区总医院手术治疗,本来安排他住高干病房,但他坚持住进了普通的六人病房。靠窗的 40 号床位就是孔繁森住过的病床(当时为 48 号 )。

在孔繁森的葬礼上,悬挂着一副挽联,形象地概括了孔繁森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图为孔繁森生前最后一张照片,拍摄于新疆托里县境内。

孔繁森不幸殉职后,阿里地委的同事在清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一个地委书记的遗物,除了一个袖珍收音机之外,就是几件简单的换洗衣物和身上仅剩的8块6毛钱。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