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创  
皇家为何出“错字”?
2021-07-15 11:17:07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  分享:

周乾

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均属于明清皇家建筑,其建筑匾额、屏门上多有书法大字,或用于解读建筑名称和功能,或用于表达古代帝王的心境。这些大字的书写风格多属于楷体,笔画工整、规矩有法度。然而,有些字或添笔,或缺笔,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正体字明显不同,似乎为“错字”。那么,这些皇家建筑为什么会出现“错字”呢?

“门”字不带钩,原来是怕火

按照楷体的书写惯例,“门”字须带钩。然而大家去故宫参观时,会注意到很多宫门匾额的“门”字并不带钩,最后一笔竖直而下即完成书写,似乎为“错字”。以紫禁城中轴线各宫门为例,无论是前朝的午门、太和门,还是内廷的乾清门、坤宁门等,其匾额上的“门”字均不带钩。这些“门”字之所以被“错”写,其原因多与紫禁城防火避讳相关。

从科学角度讲,建筑匾额上的“门”字是否带钩,与建筑本身是否着火不存在任何关联。然而据清代学者俞樾所撰《茶香室丛钞》卷十六记载,南宋都城临安玉牒殿某次遭受火灾,火势蔓延至殿门。有大臣向皇帝禀报,说是因为殿门匾额上的“门”字带钩才招致火灾。于是皇帝下令摘下殿门的匾额,扔到火里烧了,玉牒殿的大火很快被扑灭了。此后的明朝,无论是南京还是北京的宫城城门,其匾额上的“门”字都不带钩。

另据清代学者倪涛所撰《六艺之一录》之卷三百六十一及马扑《谈误》卷四记载,明代书法家詹希源在书写南京太学集贤门匾额时,将“门”字带钩,自认为可显笔画遒劲。不料明太祖朱元璋看后大怒,认为这一钩阻挡了圣人贤士发展之路,于是下令把“门”字的钩削掉,并将詹希源处死。

“门”字不带钩是否真的可以避免火灾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紫禁城最早的火灾发生地点就是午门。明代文学家沈德符所撰《万历获野编》卷二十九记载,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正月元宵节,午门外举行鳌山灯会,不料有爆竹引燃鳌山,进而使午门着火,负责指挥救火的都督马旺被火烧死。

而午门内的太和门在历史上数次遭受火灾,其中光绪十四年(1888年)的火灾最为严重。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之《审讯贞度门值班官兵供情》记载,光绪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在贞度门(位于太和门西侧)值班的两名护军将洋油灯挂在贞度门的东山墙后檐柱上,灯火烤着了柱子,引发大火。火势很快向东蔓延,烧毁了太和门、昭德门及相邻的多座库房。

“光明昌盛”与“仁德大隆”

故宫储秀宫区域的前殿为翊坤宫,翊坤宫大门内有屏门一座,上书“光明昌盛”4个大字,其中“明”字多一横、“盛”字少一点。很多网友认为这两个字写错了,并认为原因在于“避讳反清复明”。另外,故宫皇极殿、慈宁宫均有“仁德大隆”的匾额,有人认为“德”字的“心”上面少一横,也写错了。

“光明盛昌”“仁德大隆”出自西汉哲学家焦赣所撰《焦氏易林》卷第三“日月相望,光明盛昌,三圣茂功,仁德大隆”。这句话的意思主要是君主治理的国家繁荣,因而有很高的功德。皇极殿内的“仁德大隆”为慈禧书写,且与“光明盛昌”有着相似的书写风格。根据金易、沈义羚所撰《宫女谈往录》之“储秀宫与体和殿”记载,慈禧好大喜功,住在储秀宫区域时,常常把自己和乾隆的功绩类比。不难推测,“光明昌盛”这几个字很可能也是慈禧写的。

慈禧擅长书法。晚清文学家徐珂所撰《清稗类钞》之“艺术类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