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创  
北京不孕不育最有权威医院北京五洲妇儿医院
2021-06-03 19:40:08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随着时代的进步、观念的变化,晚婚、晚育人群逐渐庞大,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及高压力下,人们的生育问题也日渐凸显,不孕不育人口逐年增加。

目前,中国已有5000万不孕不育患者。全国每8对育龄夫妇就有1对面临生育困难。当然,谁也不希望这一噩梦落在自己身上,可是,如果自己就是那个“万一”呢?

为什么很多人想生生不了?

答案在这里!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但女性还是面临着怀不上、或者是怀了以后发生胎停、宫外孕等生育问题,那么,女性为什么容易发生不孕不育这种问题呢?

1、生育年龄推后

年龄是影响怀孕成功率的一个独立因素

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卵巢功能在逐渐下降,卵子质量也在下降!不管别的,只看年龄,就可以判断其可能的怀孕几率。

 

微信图片_20210603092518.jpg

 

女性在18-22岁时,一般身体是不会有什么疾病的,但是,到了30-40岁的时候,身体就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内分泌失调、宫腔粘连、盆腔炎、输卵管堵塞……从而影响到怀孕,可以说高龄就是导致女性不孕症发生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2、婚前性行为

不安全的婚前性行为,容易导致不孕症的发生

现在婚前性行为相当普遍,很多女性没有做好避孕措施,在短期内多次人工流产,引起生殖系统感染、宫腔粘连、内分泌失调等,从而造成不孕。还有一些不洁的婚前性行为,带来性传播疾病的增加,导致女性发生盆腔炎、输卵管堵塞……以致最终引发不孕。

3、宣传误导

娱乐新闻和试管婴儿技术,误导女性可以随时生孩子

现在,许多娱乐新闻报道明星40多岁了还在生小孩,让许多人误以为女性到了40岁后也可以怀孕生孩子。也有些人认为强大的试管婴儿技术是万能的,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试管婴儿技术再强大,其成功率也是与女性年龄密切相关的。

 

微信图片_20210603092524.jpg

 

蓝线:年龄与人工授精结果的关系

红线:年龄与试管婴儿成功率的关系

(某生殖中心2001—2006年试管婴儿与年龄相关性统计)

女性35岁以下怀孕成功率达40%-50%,35岁以后可能就剩下30%-40%,而到了40岁后,就剩下10%。女性如果过了46岁,怀孕的成功率趋向于零。

4、精子质量差

精子质量、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都会导致男性不育

男性精液的质量差,比如精子少、精子活力弱、畸形精子等都会导致不育的发生。此外,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比如环境污染、工作压力、熬夜、抽烟、喝酒等,导致内分泌失调从而引起男性不育。

 

微信图片_20210603092529.jpg

 

想生生不了?

要如何高效备孕呢?

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卵巢储备功能不断下降,因此一些高龄女性,备孕时尝试了各种办法,可怎么也怀不上,仿佛要孩子成了一种奢望。那么,高龄女性就真的没有当妈妈的机会了吗?这些高龄女性要如何备孕更高效科学呢?

1、孕前检查

孕前检查排查身体健康隐患,为怀孕争取时间,有利于优生优育

生活中,有很多人认为平时已经体检了,就没必要做孕前检查了。等到备孕半年甚至一年,没有成功怀孕时,才想起来去医院检查,耽误了很多时间。备孕前夫妻双方做孕前检查,还可以提前发现问题,及时治疗,排除身体健康隐患,有利于更快怀孕。

2、科学备孕

医生指导下科学备孕

孕前检查后,医生针对女方的卵巢功能、男方精子的质量,还有夫妻二人的健康状况,给予治疗、排除健康隐患、指导科学备孕。高龄卵巢功能下降不等于一定不能怀,只是怀孕的机会减少,女性一个月只排一个卵,由于个体差异不同,每个女性的卵泡释放卵子的时间也不一样。因此高龄夫妇想要尽快怀孕,要在医生的管理和指导下,通过超声监测排卵管理,抓住每一次怀孕的机会,实现顺利怀孕的目的。

现在不想生,怕以后不能生?

那就做个生育力评估吧!

如今推迟生育计划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女性生育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因此,很多暂时不想怀孕的女性心里都会想:等我想生的时候还能生吗?

生育力评估主要是对有意生育的育龄夫妇的病史、职业、饮食、居住环境、女性的排卵情况、输卵管功能及卵巢功能和男性精液情况等进行系统多项的评估。医生根据评估结果,明确他们的生育力情况、最佳生育和最晚生育年龄、自然生育的可能性、是否采用试管婴儿技术、生一个健康宝宝的几率,保证育龄夫妇能够“顺利孕、健康生”。

结语

难孕不等于不能怀孕,对于高龄备孕、难孕的女性,时间是最大的“敌人”,千万不要嫌麻烦,为了自己的希望和幸福,也为了生出一个健康的宝宝,积极配合医生,在医生的管理和指导下,让好“孕”自然来!

 

微信图片_20210603092546.jpg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